近日,日本半導體設備協會(SEJA)發布了2023年三季度,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數據分析報告。
數據顯示,今年三季度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約為256億美元,同比下滑11%,創下4年以來的最大跌幅。
為何跌的這麼狠,當然是全球芯片下行,眾多的芯片廠不再擴產,不再建廠,自然買的設備就少了。
不過,雖然整體市場下滑,但中國大陸市場卻異常火爆,3季度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高達110.6億美元(約800億元人民幣),比同大增42%,規模全球第一。
而除了中國大陸市場暴增之外,其它市場大多是暴跌,比如台灣下滑48%,規模僅為37.7億美元。日本大跌29%,只有18.2億美元。韓國大跌19%至38.5億美元。北美市場也下滑5%,至25億美元,另外歐洲市場微增2%,達到17億美元。
為何只有中國大陸市場在暴增?其實原因非常簡單,那就是在外部形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之下,中美半導體加速脫鉤,中國不斷的新增產能,來提高自給率,所以得購買大量的設備。
另外在禁令的刺激之下,中國的晶圓廠也在努力的囤積更多的設備,以準備未來幾年的需求,畢竟禁令越來越嚴,要在當前這個寬松時期,必須多囤點貨,以免以后買不到了。
比如光刻機這一塊,ASML表態今年內浸潤式光刻機隨便買,2024年就不行了,這時候當然要多買點,否則明年可買不到了。
而在中國大陸瘋狂搶購半導體設備的背景之下,全球眾多的芯片廠商,三季度中國大陸貢獻的營收占比都大增。
如上圖所示,美國AMAT的營收中,中國大陸貢獻了44%,美國LAM RESEARCH則占比高達48%,荷蘭ASML的營收中,中國大陸貢獻的占比達到46%,日本的SCREEN的營收中,中國大陸貢獻的占比高達48%……
可見,這些國外的半導體設備巨頭,三季度從中國大陸市場,確實是賺到了錢,也賣出了大量的設備。
不過,在這些數字背后,還是有著一個嚴峻的問題,那就是中國大陸市場的規模高達111億美元,其中卻高達105億美元的設備,是從美、日、歐進口的,出自于美、日、歐的9大半導體設備廠商之手,這個金額占所有半導體設備的比例為94.9%
這也意味著國產設備占比只有5.1%左右,這個數字,也可以認為是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率。
對此,不知道大家怎麼看?很明顯,形勢還是相當嚴峻的,因為依賴國外的設備來發展我們的芯片產業,有著非常大的隱患,只有國產供應鏈突破,全部換成國產設備,才能真正沒有后顧之憂,所以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們,還得努力加油啊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