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,有著「孔圣人」的美譽,座下弟子三千,其中就有七十二人成大賢,孔氏更是歷經了千年歲月,經久不衰。
有從小就知道「讓梨」的孔融,成為了東漢時期的「建安七子」之一,在后代唐朝時期還出現了當過兩朝宰相的孔緯等人。
那麼孔子底下有著多出名的弟子,為何自己唯一的兒子孔鯉反而沒出名,畢竟孔鯉的的父親孔子這麼有才華?
我們都知道孔子名「丘」,而「丘」這個字則是叔梁紇給孔子取的名,這是因為孔子出生時額頭是凹陷的,再加上他的母親曾在山上為了求子而祈禱,因此便取名為「丘」。
可以看出叔梁紇在給孔子取名時非常的隨意,也沒有什麼寓意,那麼為什麼會這麼隨意呢?這也和孔子的出身有著很大的關系。
孔子是叔梁紇和情婦所生的孩子,當時的叔梁紇已經年過半百了,而這個孩子也并非正妻所生,因此取名的時候也比較隨意。
但誰也不曾想到,孔子這個隨意的名字,并沒有對他的人生造成影響,相反還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,這個隨意的名字也因為孔子而名垂千古,令眾人敬仰。
孔子能夠有後來如此高的成就,也是用他辛勤努力換來的。史書中曾記載,孔子在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母親的教導下讀書識字,到四歲的時候就已經認得百余來字。
可見孔子年幼時期就非常聰慧,孔子的母親對孔子的學習也是非常上心,對其悉心教導,有空閑時間便會詢問孔子的學習進度。
有天孔子的母親便問道孔子:「昨天我教你的字都認得了嗎?」孔子說道:「都認得了。」于是母親便說:「既然你都認得了,那明日我就考考你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