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們的印象中,劉邦就是個「流氓皇帝」。殊不知,劉邦還是個大孝子。
在他當上皇帝后,按理說,其父親劉太公也要對其下跪行禮。但是作為一個孝子,劉邦不愿意這樣,于是他想出一個妙招。沒想到竟然被后世沿用2000年。
劉邦,出生在楚國的豐邑。其祖父是豐邑邑令,也就是類似縣令的存在。所以劉邦一家在豐邑也算是地方豪強。
不過,隨著其祖父去世,老劉家開始走下坡路了。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劉邦出生的時候,老劉家依然富裕,有良田百畝,頗有家資。這水平,也算是個小地主了。
從很多方面我們都能看出,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對于這個兒子是很喜歡的。
劉邦很小的時候,劉太公就將他送去私塾學習識文斷句。要知道,那可是戰國時期,字都是在竹簡上刻的。讀書人十分稀有,讀書的成本也非常高。
按理說,老劉家是以種地為生的,完全沒必要讀書識字。劉太公這麼做,明顯是對劉邦寄予厚望,希望他未來能有所成就,光耀門庭。
隨著年紀的增長,劉邦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。在聽說了信陵君的事跡后,劉邦無限向往。他希望能投奔信陵君門下,做一個門客。
劉邦多次向劉太公請求,劉太公的回答很有意思。他說:「外面兵荒馬亂的,秦國的軍隊經常打過來。你要想出遠門,就先練就武藝,否則你還沒見到信陵君,人先交代在路上了。還有,讀書的事情你也別落下,做門客的,沒點本事,誰要你?」
別說,劉邦真的吃這套。此后,他更加努力地學習。
同時,他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找到一位游俠拜師,學了一些粗淺功夫。等劉邦覺得自己本事學得差不多了,再次找到劉太公,希望能遠行。
那時候,出遠門可是危險重重,劉太公自然不舍。但是他覺得自己這個兒子不是池中物,小小的豐邑容不下他的。于是答應了他的請求,并且給他準備了豐厚的盤纏。外出遠行的花費巨大,這也就是為什麼那時候很少有人遠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