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看《三國演義》的時候,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情節:每次關二爺出場,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,總是會說自己的‘漢壽亭侯關羽’。
對于關二爺的故事,大家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詳了。但也正是因為大家對關二爺的故事太熟,以至于後來大家反倒是對此產生了一個疑問。
請問:關二爺的這個‘漢壽亭侯’,到底是漢朝的壽亭侯?還是漢壽這個縣的亭侯?亦或者是漢壽亭這個地方的亭侯呢?
對于這個問題,目前其實我們只能說不知道。
目前史學界的主流觀點是:關羽的漢壽亭侯,指的是漢壽縣的亭侯。
但是這個觀點,其實依然有很大的爭議。想要真正說明白這個問題,我們得先來說一下,東漢末年的爵位制度。
東漢的爵位制度,其實是繼承于西漢。而西漢的相關制度,則是來源于‘漢承秦制’,也就是來源于秦朝。而秦朝的爵位制度,則是在當年商鞅變法的時候,由商鞅創立的。
這套爵位制度,叫做二十等軍功制。
按照這套制度,爵位被分成了二十個等級。最低等的一級叫做公士,最高等的第二十級叫徹侯。
而接下來,到了西漢初年的時候,因為西漢初年的那些歷史,導致西漢初期出現了幾位‘異姓王’。王這個爵位,是要比第二十等的徹侯更高的!所以西漢的爵位制度,也可以稱作是‘二十一等爵位制’。
但是再之后,隨著劉邦鏟除異姓王,并且和功臣們立下‘白馬之誓’,宣布以后‘非劉姓不可封王’。王這個爵位,就比較特殊了。正常情況下,對于非劉氏子孫的其他人來說,漢朝的爵位制度,就又變成了‘二十級’。
另外,在西漢的時候,還發生了一個小變化。在漢武帝時期,因為漢武帝本名叫劉徹,所以為了避漢武帝的名諱,二十等爵位里面最高級的徹侯,就改稱為列侯。
而等到東漢開國之后,東漢前期,也完全繼承了這套制度。除了皇帝的兒子之外,其他人最高也就是列侯了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