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巢,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名聲頗具爭議的人物。盡管他的手段殘暴,但他卻扼制了一個長達近600年的「毒瘤」,這引發了人們對他的關注和思考。
那麼,究竟是什麼樣的「毒瘤」能夠困擾中國長達600年之久?為何黃巢被視為是除掉這一「毒瘤」的英雄呢?
唐朝是一個輝煌的王朝,可就在它的晚期,門閥士族的特權階層已經徹底腐化了。他們不僅壟斷了政治權力,更是將國家的經濟資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這些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官員,靠著祖上積累下來的人脈關系,可以在仕途上直接「登仕」,而那些出身寒門的讀書人,卻要等到三十歲之后才能「試吏」。可見,朝中的重要職位無一不被這些門閥士族所把持。
除了官場上的特權,他們還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。那些堅固的「塢壁」和訓練有素的「部曲」武裝,就是用來保護他們家族利益的。有時候,皇帝的權力都不及他們。
這些門閥士族,不僅在政治上壟斷了權力,在經濟上也牢牢掌控著國家的資源。他們靠著剝削農民的血汗,過著奢華的生活,對那些受災的百姓卻視而不見。「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」,這正是當時社會的寫照。
這些腐朽的特權階層,就像一個毒瘤一樣,深深地扎根在中國社會之中。他們不僅阻礙了社會的進步,更是加劇了貧富懸殊的矛盾。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秩序,必然會引發廣大人民的不滿情緒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一個名叫黃巢的尋常人,開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。
黃巢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,從小就要和家人一起在地里辛勤勞作。可是,即便付出再多的汗水,他們也無法過上好日子。因為那些門閥士族,總是要從他們這些窮苦人手中榨取最后一分血汗錢。
公元875年,一場大旱肆虐河南。黃巢家中的莊稼全都被毀,而那些官員們卻還在加重農民的賦稅負擔。眼看著家人一個個因為窮困和饑餓而死去,黃巢的心中充滿了對統治階級的仇恨。就在這一年,河南爆發了一場農民起義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